在“提档升级”中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北重集团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
||
|
||
近几个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钢事业部喜讯不断,6笔海外订单顺利履约、2台新建电渣炉平稳运行……公司高端特种钢成为了稳居国内行业的“排头兵”。“榜上有名”靠的是核心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和精准的市场定位,稳固的市场地位得益于坚持“高、精、特、优”的发展理念,北重集团在“提档升级”中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聚焦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特钢事业部106车间新建的3台气氛保护恒熔电渣炉已完成第191炉冶炼任务,关键参数指标完全满足技术要求。一直在现场跟班生产的车间副主任贾晓斌向笔者介绍:“新建的电渣炉与原有设备相比,稳定性和钢种的全氧含量都有很大提高,产品品质的提升为我们进军高端模具钢、曲轴、高强韧炮钢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产品技术升级,如何在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设备的“提档升级”。为此,事业部从设备上做起了文章,经过多方调研,决定从电渣钢质量和电渣生产能力提升上“下笔”。 106车间原有4台电渣炉,其中5t、12t、15t电渣炉均为双臂交替式电渣炉,重熔过程中不能实现恒熔速控制,其开放式电渣炉很容易使钢中易氧化元素烧损严重,无法满足质量要求,新建电渣生产线迫在眉睫。该项目于2019年立项,2020年2月完成土建施工,3月设备安装到位,4月24日电渣生产线热态调试一次成功。 “电渣生产线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军民品抢线问题,满足新一代火炮身管用钢的稳定批量生产需要,同时具备生产高品质钢的能力,实现特钢产品向核电、石化超高压容器、高品质模具钢等方向转型升级。”对于今后的发展潜力,特钢事业部设备部部长郭运来信心十足。 如今,特钢事业部已拥有7台电渣炉,生产能力将达到2万吨。新使用的2台气氛保护电渣炉彻底解决了生产、技术上的短板问题,提升了电渣钢质量和电渣生产能力。预计销售高品质模具钢将超千吨大关,材料利用率达到近70%,电渣炉连续生产能力得到有效释放。 聚焦关键领域,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高品质产品是支撑品牌的关键。根据特殊钢企业协会数据统计,热作模具钢市场需求量已从2015年的3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51万吨,高品质模具钢已成为新的市场需求。 特钢研究院产品二室副主任夏云峰与团队近期的工作重点依然是研发高端模具钢。从2017年至今,夏云峰牵头开展优化Cr-Mo-Si-V型中碳热作模具钢球化退火工艺,使H13、8418等模具钢退火组织和网状碳化物的合格率由原来的不到20%提高至95%以上,锻后热处理工艺时间缩短了近40小时。在研发中,他们不断优化模具钢工艺流程,优化模具钢电极坯退火工艺,将模具钢电极坯退火工艺时间缩短了15~20小时,每炉减少天燃气消耗近三千立方米。 近年来,公司模具钢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逐步提高。高合金耐热厚壁无缝钢管、DH350等高端模具钢等高品质产品成为特钢板块重要支柱产品,尤其是成功开发试制的DH360、BZH919等高品质模具钢,有效提高了模具钢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未来市场前景,夏云峰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至‘十三五’末,新建电渣生产线可以生产高品质模具钢约3500吨,完全满足产能需求。”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走进特钢事业部各生产车间,机器声轰鸣,生产线全速运转。随着公司全面复工复产,截至八月底,事业部实现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40.3%,累计炼钢43426吨,其他各车间连续高产稳产。安全生产部副部长高建军介绍:“通过我们努力,事业部于8月底顺利完成了9笔海外合同订单。为后续完成在手的神华永州项目、酸刺沟项目以及正在签订的其他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在手的军民品订单已经排产到明年5月份。”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事业部为保证海外合同顺利完成,在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平稳、有序组织复工复产,按下了复工复产 “快进键”。作为攻坚战主战场的109车间,党支部书记黄艳丽深有体会:“由于疫情造成生产任务延后,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确保合同履约,车间明确项目重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外围的坯料运往车间,只用了20多天圆满完成了任务,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合同的全部履约标志着公司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更加稳健,全面开启了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风劲潮涌扬帆起,乘风破浪潮头立。北重集团通过军品技术双向支持、产业深度融合等举措,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点击“转型升级”这个“启动键”后,激活了高质量发展这盘“棋”。(赵馨) |
||
关闭窗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