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TY江南体育
> 责任与创新 > 兵工论坛

弘扬企业家精神 忠诚兵工人使命--专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张忠

发布时间:2020-09-22

他曾是军工央企集团公司一级的领导干部,但他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名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执着的坚持,永不止步,不会因为条件不具备或者很困难就放弃,心里装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完成更多事情。我是中国兵工人,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把一切献给党就是我的初心使命”,张忠说话声音不大,却温和又有力。“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困难和问题,企业家要领先所有人去感知外界的变化,发现并创建目标,领导所有的员工去完成。”

张忠,是我国国防军工战线的一名“老兵”,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在此之前,他担任了17年兵器工业下属的凌云厂(现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厂长,将当时濒临“死亡”的工厂,带出困境,并且在1987年成立了兵器工业工业企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他调任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后,凌云集团又先后创下了兵器工业的几个第一:2003年8月15日,凌云股份6800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市场鸣锣开市,是兵器工业首批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2012年9月,凌云集团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是兵器工业第一个收购海外公司的企业。同时,凌云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兵器工业集团工业企业中,多年名列前茅。

从1983年开始担任凌云厂厂长,到2007年卸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忠在军工企业领导岗位上工作了25个年头。而这25年,正是全国的军工企业涅槃重生的25年。不同寻常的25年领导岗位的经历,让张忠对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

坚韧是

企业家精神刚柔并济的品质体现

坚韧拉长了企业家转型思考的时间维度。人们评价张忠,他的精神具有“坚韧”的特质。尤其是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家的坚韧品质,成就了他们对事业的坚守,使他们敢于直面来自产品、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种种瓶颈的多重压力,以坚韧不拔之志,赢得实施创新发展之策的宝贵时间,进而形成企业“涅槃重生”的盎然生机。

凌云厂,是一个三线兵工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批批成群结队的军工战士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国防“三线”建设,舍弃大中城市的优越条件,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太行山北麓河北省涞源县深山中。凌云人从建设到批量生产,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1980年第一季度,国内军品订单全部停止,工厂陷入极端困难之中。

1983年,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张忠上任了。这个地处深山“一无军品、二无民品、三无资金”的军工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活下去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张忠和工厂领导班子的肩上。

为解决生存问题,找米下锅,“四不厌”写进了工厂的文件:不厌其繁、不厌其杂、不厌其少、不厌其小,各车间、分厂的领导到周边企业承揽加工任务,钉炮弹箱子的木工打起了家具,家属织起了毛衣出口,做塑料瓶盖、做冰棍、养鸡养猪……只要能挣点钱的,只要是工厂里能干的,都干了。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在“四不厌”的同时,张忠思考着工厂的长远发展。一个企业要发展,凌云要在市场大潮中发展壮大,选择什么产品成了第一个大问题。经过各方面的大量调研,包括和国外客商的多次接触,最后决定开发两大系列产品。

一是塑料管材,一是汽车零部件。这种选择经过几十年的运作,现在看来是非常正确的。汽车零部件正符合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大势,塑料管材也稳稳地占据了全国第一的交椅。

凌云地处深山,地处市场的大后方。搞民品,搞市场经济必须要到市场的前沿去。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工厂开始了搬迁调研。经过多方走访、调研,选择了京畿涿州。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于1994年11月工厂全部转移到涿州,踏上了凌云发展路上的新征程。

挑战是

企业家精神应对改变的能力体现

企业转型诉求企业家的挑战精神,向自己的能力挑战,向市场挑战。这种在市场搏击中的转型或转变,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过程,它也在时刻诉求企业家应该具备强烈的挑战精神。

在张忠看来,企业第一位的是产品;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决策的是产品。亚大具体生产什么?张忠把目标瞄准了一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上。当时全中国的汽车所用的输油管和刹车管没有用塑料管的,用的全是紫铜管,而凌云却把未来的产品确定为车用塑料管。会有市场吗?张忠说:“全中国以后都要用这个塑料管。”

产品研制出来后,公司派了二十几个人,两人一组,去全国十几个汽车厂调研。张忠对这个“推广组”的要求是:“回来之后向我汇报,你找了谁,你是怎么跟别人介绍这个塑料管的。”于是,当时所有的汽车厂都知道了,河北有一个凌云厂,能生产用于输油和刹车的软管。到现在,全中国所有汽车的输油管和刹车管用的都是塑料软管,产品质量稳定,几十年过去了,没有一辆车因为这个软管发生事故。

PE管道是公司另一大类支柱产品,主要用于燃气输送。当时全中国都在使用钢管,还没有一米PE管道。就在这种情况下,工厂紧跟国际潮流,决策生产PE燃气管道。经过几十年的奋力拼搏,凌云的PE管道已得到普遍认可。

产品换代考验企业家的挑战精神。在产品创新进程中,张忠经历了从发展战略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过程,他们在关键时期往往破釜沉舟,不留后路。为升级换代,在脱离传统产品的成熟市场时,善于打好“突围战”;在面对崭新的市场奋力拓展时,善于打好“冲锋战”。这种挑战精神,使得他们在产品创新换代中总能占领制高点。

涉足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是张忠当年顺应发展大势作出的判断。1987年,张忠和原党委书记王艺林到天津汽车厂“揽活儿”。军转民企业在技术、管理、职工素质的优势和两位企业领导的诚恳态度,让凌云厂得到了天津大发“四种八件”的产品生产机会。产品小,利润薄,但对凌云来说却是黑暗中的一缕光亮。如获至宝的他们精心设计,认真试制,终于在年底与天津汽车厂签订配套协议。随后又相继开发了夏利等速万向节,把小件产品做成了大市场,从此跨上了汽车行业的战车,成功开辟出汽车零部件产品宽广的发展道路。

洞察及创新是

企业家精神本质内涵的灵魂体现

每一个时代的企业家,都有着自己的时代注脚,有着自己的时代使命。但不论何时,有一种精神永远是相通的。这其中隐藏着最根本的企业家精神:洞察以及创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个具体的企业或企业家的成败是无关紧要的,但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来说,能否建立起一套正确的企业家哲学和企业家思想,却至关重要。而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其整体的历史命运也就悬系于此。

创新是企业家优质思维之源,通过创新产生的优质思维是一家企业发展转型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成功转型发展的企业受益于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的灵魂当属于企业家的“创新品质”。张忠比绝大多数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推崇的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寻求创新点与突破口。

“民品基地”建立并渡过初期的难关之后,企业最初的战略构想对未来的影响开始显现。凌云、亚大也随之成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塑料建材行业的驰名品牌。

改革开放之初,在连职业经理人、产权等名词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张忠作为优秀的企业家,学习能力极强,敢于跳出体制,摸着石头过河,在一片混沌之中敏锐地找准市场突破口,开辟出一番事业。

“汽车零部件是一个停不下来的行业,实现本地化供货是保持与主机厂战略合作关系,维护并扩大市场配套份额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不投资,可能对当期经营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市场份额就会逐步萎缩,就不会有长远发展。”

创新也可以视为实践企业家精神的一种工具,它的驱动力在很多时候源自市场结构的变化,这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出现的市场机遇。张忠和他的继任者李喜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清醒的判断。“凌云是靠市场化、靠市场发展起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当今汽车行业是全球化的,我们一直希望‘走出去’,一直在追求。”他们把目光投得更远,凌云的脚步开始迈向全球。

凯毅德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门锁企业,有着150年历史840项专利、被誉为德国的“工业之花”。2012年9月12日,北方凌云集团成功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100%股权,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一个收购海外跨国公司、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工业企业。并购之后,凌云的规模超过了百亿,61家分(子)公司遍布全国26个省市地区以及德国、捷克、墨西哥和美国、俄罗斯。

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建设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打造中国市政工程塑料管道系统龙头企业、建设某军品装置科研生产基地、建成国际知名的军民结合型百亿级大型企业集团……凌云的步伐已势不可挡!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新时代已喷薄而出。今日的凌云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塑料制品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分子公司80余家,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和境外8个国家。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职业卫生示范企业、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汽车工业30强企业榜单。

在企业转型、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路上,英雄叙事和道德勇气实为可嘉,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企业家精神成长环境,却是治本之策。而犒赏张忠们一批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的,将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继续。(石山)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兵器工业集团火工品成功助力“一箭九星”海上发射
把冰心种在“蓝田”里,助力突破贫困“围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南工业集团帮扶塘湾村决战脱贫攻坚
特能集团:村企携手奔小康 一路脱贫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