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角下,豫西集团江机公司“工匠精神”养成记 |
||
|
||
2020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豫西集团吉林江机公司一分厂在连续4年参加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基础上,组织了自己的“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分为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和三维建模两支项比赛。 去年7月份入职、操作数控加工中心的劳务工李鑫在这次竞赛中被称谓“黑马”--凭借出色的UG软件编程获得第三名。生产中,技术员根据产品图纸要求编好加工中心运行程序,传递给各工位,操作人员遵照执行,很少会加以改动。“但是”,该分厂党总支书记马彬说,“掌握编程方法是操作数控设备的趋势,目前来看,一线员工学习热情都很高”。 UG三维建模比赛,题目是用UG软件设计并模拟装配巴特雷狙击步枪,再拆分掉。完成的速度以及绘制完成的零件难度、组装和分解情况都计为不同的分值。 技术员张家余此项得分99.5,名列第一。他介绍,赛场上首先要分析图纸、看好装配关系,一定要熟悉软件的命令功能,比如螺纹孔,通过一个命令就可以提出基孔大小、深度要求,再如一段长长的、安装瞄具的皮卡汀尼导轨,设计其中一节,用“阵列”命令即可一键全部完成,对称排列的则用“镜像”命令,这样节省很多时间。一分厂参照国家的编程建模类赛制,规定时间4小时,张家余只用了2小时19分。“装配顺序是一个难点”,张家余说自己选择了枪身的机匣部件为基准并优先完成建模,因为其它零部件都要装在枪身上。 今年新入职的员工王晓云专业是数学而不是机械,但她用心学习,进入角色很快,参加比赛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维建模,取得第10名。正像竞赛闭幕式发言中所说,比赛锻炼了队伍,挖掘了新人的潜力。一分厂21人参加UG三维建模比赛,包括3名一线人员;38人参加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竞赛,劳务工肖天龙、青年技能骨干赵冬民都获得佳绩。 长期以来,江机公司及一分厂十分重视技术、技能创新,相关人才待遇得到落实,职业荣誉感不断增强,激发了员工钻研课题、参与比赛、磨砺技艺的热情,公司设置清晰的职业通道,更是让大家“有目标、有奔头”。 回看一分厂参加公司首届“创新杯”职业技能竞赛,今昔对比就是“工匠精神”在江机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缩影:参赛人数从27人到49人,竞赛项目由包括普通设备到完全考察数控设备、编程软件,还有更科学的赛制、难度更大的命题。逐年升级的挑战收到了以赛促训的良好效果,想获得好成绩,就要更努力。 员工郑伟是一分厂的青年技术骨干,他去年参加公司第四届“创新杯”竞赛,获三维建模第5名、数控加工中心组第4名。成绩还不错,但郑伟不满足于此,而是加倍珍视学习机会,锻炼本领,这次与毛俊明、付春鹏三人组队(分工是技术员+数控车+加工中心),得了94分,拿到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第1名。 7天时间,郑伟和队友要用铝合金加工一座七层宝塔的模型,尺寸精、重量轻、装配效果好者胜。宝塔中心是台阶轴,每层塔檐都有台阶孔,二者在7个纵向对接点上都要配合好公差,装配完成后可以转动自如,又不能过松。郑伟介绍,他们把宝塔的塔顶分为两部分,都用数控车钻成空心,分别制出螺纹,拧在一起严丝合缝,重量大大降低了。加工塔檐时,因为每层形状一样,是等比例缩放关系,他们于是熟练地用上了日常生产中行之有效的多件成组加工,效率提高了不少。 比赛日里,共19组选手分别用业余时间打造作品,因为日常生产任务依然十分繁忙。郑伟说他这一组在装配阶段连续2天干到凌晨2点钟,“过程当然很辛苦,但是看着完成的作品很有成就感,解决加工问题的过程中,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实际上,参赛是日常工作的投影,据马彬讲,郑伟在壳体自动化生产线上跟进调试,经常工作到23点,有时甚至一夜,工匠精神正是在这样的寂静时刻萌发,在明亮的聚光灯下展现出光彩。 当问及明年是否还要参赛,郑伟毫不犹豫地说参加。(邰加喜)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