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泉:质量和安全是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基石 |
||
|
||
统筹发展与安全、抓好装备质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切的大事,是必须担当好的政治责任和“国之大者”。近年来,集团公司质量和安全事故多发频发,严重破坏正常科研生产秩序,严重影响强军首责有效履行,严重制约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步伐。全集团上下必须警醒起来,深刻认识装备质量是集团公司生存之本,安全生产是集团公司发展之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开展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剖析问题、知耻后勇,转变观念、下定决心,固本培元、夯实基础,坚决打赢质量和安全工作总体战、攻坚战、翻身仗,彻底扭转被动拖累局面,实现兵器工业高质量发展“魂”的重塑和“质”的跃升,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一、没有质量和安全,就谈不上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集团公司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不渝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高质量,而是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高质量,包括技术的高质量、产品的高质量、管理的高质量、服务的高质量、人才的高质量、资源配置的高质量、安全环保的高质量等等。在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诸多因素当中,质量和安全无疑是最基础、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质量和安全工作搞不好、基础打不牢,其他一切工作都无法正常有序开展;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出、事故多发,对企业的伤害性极大、破坏性极大、负面影响极大。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质量和安全,企业就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必然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科研生产和经营秩序。无论是质量事故还是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全系统某一领域科研生产瞬间停摆,几十条上百条生产线、成千上万名职工被按下暂停键,事故单位停工停产、放下所有工作配合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开展问题归零;其他相关企业、科研院所也要停止正常工作,开展自查整顿;一批技术专家、专业骨干被紧急抽调,放下手头工作参与事故处理或事故调查;部分领导干部将全部时间、精力从谋发展、促改革、开新局上转到抓质量、抓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中,全系统科研生产和经营计划被严重打乱,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严重影响。 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必然导致企业遭受重大损失、付出高昂代价。生命诚可贵,事故造成的最大代价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装备质量事故轻则造成人员受伤,重则导致机毁人亡、车毁人亡,甚至直接影响战争成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更是触目惊心,数条、数十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让人既痛心疾首又回天无力。事故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无论是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还是因停工停产以及订单被取消、推迟或减少造成的损失,都是惊人的数字,对一些效益本就不太好的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必然给企业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质量是企业名片,企业经年累月在产品品质上孜孜以求和苦心经营才成就了良好声誉和品牌效应,而几次质量事故、有时甚至一次重大质量事故就可能导致企业品牌含金量瞬间滑至谷底,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三鹿奶粉的例子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安全既是职工的护身符,也直接关系企业的名声,每发生一次安全生产事故,企业的声誉就会被结结实实伤害一次,良好的形象被搞得灰头土脸。质量和安全事故给企业声誉造成的损失比经济上的损失要大得多,影响也要深远得多。 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必然挫伤干部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质量事故造成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往往会挫伤干部职工创新创造的工作激情,动摇干部职工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信念,降低干部职工对企业的自豪感、荣誉感;而安全生产事故则直接威胁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试想一下,当工作岗位变成了“定时炸弹”,“享受工作”变成了“心惊肉跳”,“爱岗敬业”变成了“工作恐惧”,何以让干部职工一心一意谋发展、干事业?质量和安全问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士气上的打击和影响绝不亚于金钱和效益上的损失。 血的教训反复证明,没有质量和安全,企业就没有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质量和安全,企业就会失去客户和信誉;没有质量和安全,企业就难以集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动力和实力。任何时候、任何阶段,质量和安全始终是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基石,这是企业发展颠扑不破的铁律。 二、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都是必然 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都是随机的、偶然的,好像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其实任何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都不是短时间形成的,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许多问题熟视无睹、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日积月累就积重难返,形成顽瘴痼疾,这是导致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各类事故的发生却是必然的,只要诱因还在、病根还在,事故就不可避免、不能杜绝。导致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因设计不充分、有缺陷导致的源头性隐患。安全性工作的源头是设计,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与可靠性一样,是管理出来的,更是设计出来的。很多质量和安全隐患都是因为设计不合理、设计有缺陷造成的,而且这种隐患是后续生产、检验等环节很难改变的,一旦定型就可能伴随产品一生。有些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考虑技术是否先进、指标是否满足、进度是否够快比较多,考虑产品后续的生产、检验、转运、使用和维修是否便利比较少,没有在产品设计一开始就植入安全第一的理念,缺乏对产品安全性的认知,对危险源的辨识不重视,出现产品安全性缺陷和漏洞,从而在源头上就埋下了不少质量和安全隐患。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设计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安全意识缺失,没有把质量和安全作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因为对技术、机理没有吃透,设计过程中看不到隐患和问题,也没有考虑相应的防错纠错措施;有的是因为缺乏系统思维,只关注了某些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还有的是因为责任心不强,在设计或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解决轻易放过,或遇到问题不愿担当、推诿扯皮、糊弄了事,导致把问题隐患留在设计环节。 ——违规生产、违章操作导致的管理性隐患。有统计表明,90%左右的安全事故是违章操作导致的;60%以上的质量事故是管理不到位、工艺不成熟、操作不严谨、外协外购不严格等原因导致的。不难看出,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与企业的现场管理、工艺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有着直接关系,管理不严、不实、不细,必然会产生诱发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隐患。从生产现场来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一是无章可循,有些企业管理粗放,没有完整细致的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管理规范,员工在现场自由度过大,行为不受控、现场不可控、结果不得控,从而积累了很多质量和安全隐患;二是有章不循,有的企业有制度、有标准,制度规矩很完善,但是管理宽松软,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检查、不督促、不深入一线发现问题,有的发现问题又不愿旗帜鲜明去纠正,导致现场操作人员自由散漫、有规不依、有章不循;三是有章难循,有的企业有规章制度,职工遵章守纪的意识也比较强,但是对技术和工艺研究不深,浅尝辄止,没有认真发现和识别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制订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不具体、不精准、操作性不强,一线职工很难执行,导致隐患增多、事故多发。 ——生产设备设施落后导致的条件性隐患。我们都记得“一把菜刀”的故事,但是几年过去了,很多企业的生产条件并未根本改观,条件简陋、房屋破败、手工操作等情况还比比皆是,因陋就简、凑凑合合的观念还未彻底改变。涉火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问题,多是人工操作不规范、人机隔离不到位所致。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环境杂乱、人工操作等等,这些情况不改变,质量和安全隐患就如影随形,企业就永远走不出“事故不可避免”的怪圈。目前全集团“人机隔离、机器换人、黑灯工厂”的推进速度还比较慢,原因主要在班子、在干部: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树得不牢,没有真正把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二是缺乏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事业追求,满足于因陋就简、凑凑合合、小打小闹;三是总把困难想得很多,在解决问题的办法方面想得很少,缺乏斗争精神、担当精神,不想也不愿主动解决问题;四是缺乏科学精神、学习精神,不是用科学的思维去想问题,而是用不靠谱的、甚至迷信的说法去找说辞,别人好的经验和管理方法不愿学、不想学,或浅尝辄止,学而不深、学而不用。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品格,我们刀刃向内、揭丑亮短,是为了找准短板、认清形势、知耻而勇;我们剖析问题、深挖根源,是为了亡羊补牢、补齐短板、强基固本。面对严峻复杂的质量和安全形势,我们没有时间找理由,也没有资格找客观,各级党员干部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时刻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迅速投入到质量和安全攻坚战当中。 三、树立系统观念、突出工作重点,在夯实质量安全基础上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 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把握规律才是本质安全,系统治理才是科学方法。消除质量和安全隐患是当前集团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集团公司质量和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既要坚持系统观念,多维度、多视角推动解决问题,又要抓住最关键、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环节去深入研究,破解难题,取得实效,切实做到固本强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根本上破解制约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和安全难题,把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更稳健、更坚实。 首先,要在观念上夯实质量和安全基础。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就没有行动上的解放;没有正确的观念,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做好质量和安全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观念上解决问题,要牢固树立四种理念:一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心里时刻装着职工、想着职工,把职工的安危当成自己的安危,把职工的生命当成自己的生命,多一份关心关爱、拒绝无视和冷漠,杜绝盲干蛮干、乱指挥瞎指挥、打乱仗打无准备之仗,置职工于危险境地而不顾。二要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装备是用来打仗的,任何从我们手中交付到部队的装备,都要100%安全、100%可靠、100%放心,做到好用管用,决不能把问题带到部队、带到战场。三要树立“事故可以避免”的理念,美国杜邦公司总结的“十大安全理念”,第一条就是“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先进的理念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如果从源头开始到生产、试制和使用的全过程、各环节都能科学、理性、细致入微的设计和管理,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认为“危险行业事故不可避免”,是思想上的愚昧、观念上的贫困、认识上的无知。四要树立“路虽远,行则将至”的理念。事不在难,做则必成。质量和安全是两块硬骨头,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做好,领导干部要有追求卓越的激情和干事创业的担当,科学识变、主动求变,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其次,要在研发设计环节夯实质量和安全基础。从设计源头上消除质量和安全生产隐患,就抓住了质量和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设计人员要树立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把质量和安全作为搞设计、做研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要系统谋划、做好整体防错纠错设计。在设计整体技术方案时就要尽可能把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做好防差错、防危险设计,确保一开始就把可能风险隐患全部排除掉,不把问题隐患留给后续的生产、测试、存储、使用、维修等环节。二要吃透原理和技术,防止因认知不到位留下设计上的隐患。加强正向设计,提高科学认知能力,充分认识设计产品所用的材料、器件等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出现的特性变化,认真评估环境和状态变化可能产生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做好防错纠错设计,把隐患消除于无形。三要做到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放过。人非圣贤,产品设计初期,我们不可能预测到全部隐患和风险,但绝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试验验证环节暴露出来,关键是要做到发现问题决不能放过,要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进行有效改进和完善,不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带到生产环节,不让前边出现过的问题在后续使用中重复出现。 第三,要在管理上夯实质量和安全基础。科研、生产和试验现场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场所,问题总是在现场发现或发生,多数质量和安全隐患也出现在现场。抓好质量和安全管理,要重制度机制、重实践总结、重严管严教、重文化引导。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根据产品特点、生产工艺特点、现场环境特点,研究隐藏在其中的各类风险,研究制定生产现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让一线职工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用标准化的制度流程、规范和标准规范职工行为、控制现场风险。要确保制度规程可操作、可执行、可检查、可考核,切忌制度线条过粗、笼统抽象、大而化之。二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质量和安全管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认真研究钻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总结,就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方法。特能集团804厂李党屯同志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总结形成的“三能一要”的“李党屯安全工作法”就是解决火工品生产现场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也是一套危险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制度,是破解安全事故多发频发“魔咒”的真知灼见。好的制度规范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现场、来自于长期潜心探索和总结,这方面,李党屯同志给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三要强化制度执行。再好的理念,挂在墙上不实践,也只能成为装饰;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到位,都是一纸空文。抓管理就是抓制度执行,要将制度转化为机制,将工作标准嵌入流程,将工作流程定制化、轨道化,用规范的标准和固化的流程对职工的操作行为进行有效的防错纠错;要用“四个铁”的坚定抓制度执行,把奖惩机制建成刚性机制,对敬畏制度、严守规程、不越矩不出错的职工及时奖励,对破坏制度、破坏流程、破坏标准,导致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严肃处理,对管理不负责任,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绝不姑息,涉嫌失职渎职等职务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真正让制度“长牙”、让管理“带电”。四要加强质量安全文化建设。文化不等于口号,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东西,而是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是刻在职工心里、流淌在职工血液里的东西。要在职工中反复开展“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精益求精、至精至微”“事故可以预防”“产品即人品”“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等理念教育,使之转化为职工自觉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第四,要在生产条件上夯实质量和安全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质量和安全需要一流的硬件条件作保障。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先辈为克服装备建设中缺设备、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困难,不惜献出宝贵的鲜血和生命。新中国已经成立7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有40多年了,今天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人才实力,绝不能拿职工的生命去搞科研生产、搞装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用“黑灯工厂”取代简陋厂房,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替代一线的手工操作工人,这是解决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推下去、做到位。一要下定决心、克服畏难情绪。推行“黑灯工厂”困难肯定有,但不是不能做,更不是做不到。李党屯同志说得非常好,“黑灯工厂”建设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决心不够大。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首先需要相关单位领导班子下决心,要主动向先进企业学习借鉴,抱着必胜必成的信念去推动这项“科技兴安”、造福职工群众的工程。二要用最高标准去谋划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效率一流,也要品质一流、安全一流、生产方式一流。推动“黑灯工厂”建设,就要对标世界一流,用最高的标准、最先进的技术系统做好顶层谋划,做实做细每一个工艺流程、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技术动作的策划和设计,确保危险作业场所全部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生产。三要在“黑灯工厂”建设中进一步优化改进工艺。建设“黑灯工厂”、实现“机器换人”,有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把生产工序和流程梳理清楚,然后用智能化的机器替代人工,这也为我们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了契机。因此梳理生产工序流程,既要立足现实、把握现状,又要对标先进、着眼未来,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把最新发现的和长期积累的问题隐患在新的工艺流程中消除掉,做到“黑灯工厂”建设不光是设备硬件的改变,也是一次生产工艺和流程的革命。 第五,要在作风上夯实质量和安全基础。良好的作风也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好作风催生好习惯,好习惯决定好结果。质量和安全方面很多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不是决策有问题、方向有问题、措施有问题,而是作风有问题、落实有问题。彻底扭转质量和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既要靠技术、靠管理、靠设备,更要靠扎实过硬的作风。一要弘扬敢于斗争、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各级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改变现状,面对困难挑战不退缩、不绕道、不讲客观理由,知难而上、知重负重,既要有“攻城不怕坚”的信心和勇气,也要有解决难题的智慧和本领,坚决把集团公司制定的“1+5”战略目标实施好、落实好。二要弘扬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解决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顽瘴痼疾,要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遇到问题不能拍拍脑袋、靠感觉就下结论,而要深入研究、追根究底、弄清机理,从根上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要培养尊重客观、注重实践、精益求精、严稳细实的科学精神,做到对所有设计都心中有数,对所有工艺流程都心中有数,对所有管理措施都心中有数。三要弘扬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现场,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李党屯同志之所以能够总结提出一套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与他多年想在一线、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分不开,这种作风值得全系统党员干部学习。四要弘扬向职工学习、向群众学习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真知灼见往往在一线、在基层、在职工群众当中,领导干部要勇于向职工群众学习,向职工群众请教,拜职工群众为师,发现群众长处、提炼群众智慧,与职工群众站在一起、谋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研究解决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难题。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今天我们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承担更大责任,在新时代更好履行强军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公司,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沉着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主动攻坚克难、标本兼治,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必须以脱胎换骨的决心、凤凰涅槃的勇气、科学严谨的精神、务实求新的作风抓质量、抓安全、抓科研,强管理、谋创新,强基固本、奋发图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加快提升集团公司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夯实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新征程上蹄疾步稳、勇毅前行,不断做出新的业绩、创造新的辉煌,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