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胜利燎原的星星之火

    发布时间:2021-06-28

      编者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高举革命旗帜,创建发展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为全面客观反映这一历史,今日起,本报将连续刊发系列文章,深入介绍这些革命根据地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和英雄事迹,深入阐述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进一步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做好各项工作。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巍巍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1927年秋,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引发革命胜利的燎原之势,谱写出革命史诗的光辉篇章。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天地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着一张刻有围棋盘的方桌,这是井冈山时期红军在戎马倥偬时下围棋用的。在中国革命的大棋局中,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高手,他从偏居一隅的井冈山出发,以“工农武装割据”——即以武装斗争为基本形式,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为基本手段和突破口,最终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尤其重视军队建设。在转兵井冈山途中,他领导工农革命军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井冈山麓西南荆竹山下,一块叫作“雷打石”的陨石,见证了这一永载史册的时刻。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站在这块石头上,对部队宣布了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初上井冈山,毛泽东又明确要求工农革命军改变过去军队只顾打仗的旧传统,担负起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这些规定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军民关系和瓦解敌军等,都起了重大作用。“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1928年4月下旬,朱德率部转战千里,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深深植根于这块红土地的“朱毛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在战争实践中,他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的“进剿”和“会剿”,使根据地日益扩大和巩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同土地革命分不开的。根据地建立之初,分田只是在个别地区试行。随着根据地逐步巩固,1928年5月至7月,边界各县掀起分田高潮。当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正式颁布《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唱出了农民的喜悦心声。祖祖辈辈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土地的贫苦农民,由衷喊出了“共产党万岁”。他们从分得土地的事实中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根据地建设,他形象地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就必须建立有力的红色政权。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毛泽东就指导成立了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很快,湘赣边界六个县也相继成立红色政权。1928年5月,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边界农民群众从封建的枷锁下获得了解放,他们用客家土话亲切地称红色政权为“埃政府”,意思是“我们的政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政权建设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之中。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正是通过建立和巩固根据地,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最后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抒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彩开篇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比作一部鸿篇巨著,那么,井冈山斗争就是这部巨著的精彩开篇。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了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说明。

      在井冈山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赭黄色的两层小楼房,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当地群众都习惯地称它为“八角楼”。“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这首歌深情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工作情形。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红军的生活非常艰苦,毛泽东晚上办公经常到深夜。根据地的用油十分紧张,按规定毛泽东晚上办公可以点三根灯芯,为了节省用油,他却只点一根灯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苦苦思索中国革命的未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奋笔疾书写下了一系列光辉著作。

      1928年10月5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决议案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革命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和教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此文着重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

      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代表中共红四军前委给中央写报告,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各个基本问题,如土地革命中如何争取中间阶级的问题,政权建设中如何推行民主制度的问题,建党问题上如何纠正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问题等,作了明确的解释和解决。这个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1月5日,在古田赖家坊,毛泽东以党内通信的形式,对广大指战员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这封信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在信中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前景和信念:“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井冈山的道路,共产党人的梦想,中国革命的未来,被毛泽东描述得如诗如歌,极大地坚定了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

      以上著作,提出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八角楼那微弱的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化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万丈光芒。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化身“追光者”,前赴后继、顽强奋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铸就跨越时空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事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是红军在艰苦条件下乐观向上的真实写照。“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正因为如此,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面对艰难困苦毫无畏惧、永不退缩,面对生死考验大义凛然、威武不屈。井冈山斗争中,弱小的红军与敌人殊死战斗,他们脖子上都系着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革命献身的决心。在这一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近5万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正是靠着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无数先烈为了革命事业,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才换来中国革命的成功。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当大革命洪流被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浊浪所阻遏,中华大地被血雨腥风笼罩的危急之际,路在何方?从南昌起义到秋收起义,接连的失败证明,面对悬殊的敌我力量对比,以城市为中心的苏俄式暴动之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生死攸关之际的引兵井冈山,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积蓄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应运而生。然而,这条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也绝非一马平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执着,披荆斩棘,勇闯新路,在这方被称为“天下第一山”的红土地上创下无数个“第一”: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个红色政权,第一部土地法……这无数个第一,成为井冈山道路的闪亮标识。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前进的道路上,秉持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我们将创造更多新的“第一”。

      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和红军在井冈山之所以能站稳脚跟,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和人民群众结下鱼水深情。“红军宗旨,民权革命”,“革命成功,尽在民众”,这则《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简练而鲜明地表达了共产党坚定的人民立场和深沉的人民情怀。“毛委员大井访贫”“朱军长送盐”“陈毅大井割稻”“彭军长分发银元”……这些在井冈山广为流传的故事,树立起共产党的口碑:群众冷暖,牵挂在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心换心,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倾其所有支持党和红军,形成了一道道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在龙源口战斗胶着之际,当地党组织一声召唤,2000多名农友二话不说,冒着炮火走上战场。在黄洋界保卫战危急之时,农民赤卫队、暴动队手持梭镖大刀投入战斗,妇女老人日夜削制埋设竹钉阻敌,留下了“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的动人史诗。

      历经岁月洗礼,井冈山精神已经深深地沁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而不懈奋斗,鼓舞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得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永放时代光芒。

      (执笔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古琳晖)

    查看原文


版权所有:JNTY.COM江南体育(中国)股份 有限公司官网 内容管理:JNTY.COM江南体育(中国)股份 有限公司官网党群工作部(党组宣传部)
技术支持:中国兵器工业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83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