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日报》:以心中之光点亮“焊枪” |
||
|
||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匠心杯”装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重集团选手杨佳龙获得焊工项目银奖,这是公司职工首次在全国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 站在领奖台上,杨佳龙在掌声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电火花中进行“毫厘之争” 当时比赛的场景杨佳龙仍历历在目。来自各行各业的354名技能“工匠”同台竞技,角逐装备维修领域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 身为“蒙面侠”的杨佳龙,领取材料后、仔细检查工装和焊机,熟练地戴上面罩、手套,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在比赛刚开始时难免有一些紧张,这个一定要克服,还要调整好心态。”教练闫炯这样叮嘱“爱徒”。 在紧张的焊接技能比赛中,一厘一毫都是关键。他开始打磨试件、组对、调试焊机,选取好自带的工具,调整到合适的工装位置,边动手、边思考,杨佳龙挥舞着焊枪,在赛场上争分夺秒。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近五个小时,他提前半小时完成比赛试件,此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此次比赛项目包括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 “这次比赛的难点是钨极氩弧焊不锈钢管梅花桩障碍焊接,它的工艺复杂,在焊接过程中要在管内部进行充氩保护,还要避免不锈钢管在焊接时变形,因为有梅花桩障碍,需要不断变换着焊枪角度。还有一个难点是氩弧焊铝合金对接焊缝,因为当地气候湿润,影响内部射线成绩,我采用了提前加热的方法,克服了工艺难点。”杨佳龙说。 此次比赛要求严格,表面无裂纹、焊接无气孔、焊处无夹渣……杨佳龙告诉记者,对选手来说,这是一次切磋焊接技艺、进行业务交流的好机会。 仅有5年焊工经验的杨佳龙笑言,其实也没有什么技巧,无非是年复一年在岗位上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罢了。 “领奖后,我第一个报喜电话就打给了我的教练闫炯,电话那头他比我还激动,他调侃道,这次你是成功‘上岸’了。” “哪个焊工没挨过烫?” 技术工种从来都是“以实力论英雄”。杨佳龙年纪虽轻,却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他懂得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珍惜公司给他提供的好平台。“哪个焊工没挨过烫?焊珠滚下来,会随着身体一直滑落,所到之处的皮肤都会被烫到,遇到不平整的衣服上就是一个大洞。冬天伤疤又干又疼,夏天伤口又不容易愈合,一个伤口,往往需要一个多月才能结疤。” 杨佳龙说。 “记得我第一次实操仰焊,焊珠掉落在胳膊上,直接烧穿了防护服,当时来不及脱下防护服,那真是钻心的痛,至今大胳膊上还留有深深的印记。仰焊是最难操作的焊接技术,尽管穿着防护服,产生的火花还是会喷到肩膀和手臂上,小水泡多得是,不足为奇。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浮光对眼睛的刺激也很大,一到晚上眼睛就刺痛,我都习惯了,这些苦是必然的,不吃苦学不到技术。”杨佳龙提及工作中的烫伤时轻描淡写地说道。 笔直者随杨佳龙来到了工作现场,眼前这个“庞然大物”--焊接机器人和他纤瘦的身材形成强烈对比。“要让这个‘大家伙’听我的指挥,速度不能快,保证焊接质量才是关键。” “哪里有‘大活’‘难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近五十人的焊接车间里,没人不认识他,尽管这个年轻的90后小伙参加工作时间不久,但提起他,大家都说这个“小伙子不一般,有点真本事!”407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博介绍道。 从普通手工焊、二氧化碳保护焊、氩弧焊,再到自动化焊接,他可以说是样样精通。从初级工到技师,从班组优秀职工到全国技术能手,他做到了完美的蜕变。 奋力拼搏的样子, 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知识靠积累,技术靠练习,要想达到技术极致,只有天天练、天天焊,才能练出好本事。 在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杨佳龙花费在集训、大赛的时间居多。为了准备大赛,从头学起,精神状态高度紧张。遇到复杂的工艺操作,他常常追着师傅们刨根问底。 努力工作不仅仅挂在杨佳龙的嘴边,更体现在他的行动中。对于焊接难度大的产品,他主动和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分析产品结构、焊接工艺,进行技术攻关,对每件产品都精心焊接。 此外他还经常带领身边同事开动脑筋,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他潜心钻研,协助师傅于敏利开创了“于敏利双丝焊技术先进操作法”。工作期间,由于焊接机器人焊枪发生故障,光购买维修备件耽误了近20天。在这生产的紧要关头,他与师傅倒大夜班生产,主动提出凌晨1点上三班。最终硬是把前期耽误的时间抢了回来。 爱钻、爱拼、不服输,对工作始终怀着一份执着和热情。杨佳龙总是脚步匆匆,尤其在作业现场,总能看到他来回奔波。 他还解决了手动焊接自动化焊接设备外观成型差、焊道内腔气孔夹渣等问题及相关工种在产品制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破解了生产窄口。同时,他根据优化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编程和焊接,避免产生焊接裂纹,彻底解决了焊缝质量不稳定的难题,提升了装甲产品焊接结构的整体质量。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杨佳龙微信里的个性签名。这句话对他触动很大。他觉得只有用心做事才能离 “工匠梦”越来越近。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