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江机光荣的足迹
1952年9月15日,抗美援朝战场形势相对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进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位于吉林市的国营江北机械厂此时迎来了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同志的视察。
朱老总看到的是全体兵工战士斗志昂扬、生产现场热火朝天的动人画面——抗美援朝时期,国营江北机械厂向前线共计提供了199.8万枚木柄式手榴弹。出于保密要求,视察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后根据当事人回忆绘成了一幅油画。而这座工厂,就是今日豫西集团吉林江机公司的前身,意义深远的油画就保存在厂史陈列馆中。
“从滨海到辽东,从长白到江城,一路走来,浩浩荡荡,光荣的兵工”,这首《江机之歌》表达了工厂与人民兵工、与共和国一路同行的情怀。打开中国地图,山东临沂,八路军115师供给部1939年成立生产合作社,此后工厂老一代领导人从山东来到丹东,再辗转来到北国江城。江机始终跟随人民军队的发展,秉承红色基因,一切为了党的事业和新中国政权的安全。这个烙印刻在一代代兵工人的心里,成为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传承——奋斗拼搏的江机
1937年投身革命的张挺同志是工厂的第二任厂长,也是山东时期的“老兵工”,亲身参与并领导了工厂初期建设。他后来曾担任过国家工业部门副司长、司长、副部长、部长等职务,始终心系兵工事业,多次重回故地,关心工厂每一点进步,“老家”的同志每次去看望张挺,都讲讲新近的发展情况。张挺说,一旦投身人民军工事业,就意味着一生的牵挂。还有众多这样的老前辈,在他们关注的目光里,工厂从最初的枪械修理,到如今产品覆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等军兵种和航天、航空、船舶、公安等领域,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壮大,其中饱含他们的心血,也给了他们充足的慰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公司提出“以民养军”,把民品、外贸市场收益投入军品研制和技术改进。巨大的热情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工厂进军汽车制造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199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第三次来厂视察,题词勉励工厂“军民结合效益高,努力奋斗创新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厂更加聚焦实体经济,推进融合发展,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质量工匠”宿华龙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劳动者,江机的军工事业在代际传承中种下兴旺发达的种子。
辉煌——新时代,江机迎来跨越发展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江机——这个与共和国一路同行72载的国有军工企业焕发了更耀眼的生机与活力,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履行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国企“六种力量”。
江机运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成功重组上市,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变革生产力、生产方式,提出“智能化产品、数字化设计、自动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建设方向,先后建设多达15条自动化生产线,搭建起连贯的三级信息化系统。
公司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融入集团公司装备研发体系,近3年成功立项研制三十余种YX产品,十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在国内航空DYYX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过去5年间,公司科研投入累计2.76亿元,年均增长15.95%,新产品贡献率在20%以上,产品结构持续得到调整优化。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兵工创建90周年历史坐标的崭新起点上,江机公司“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顺利,提出了“百年江机”的期许。追本溯源,发生在北国江城的一切,都在于江机这个奋斗的集体对人民军工事业的发展壮大永远葆有纯真信念。公司有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表达出江机人的心声:秉沂蒙血脉 不忘初心 争承兵工星火;传红箭精神 牢记使命 履行强军首责。
(作者/豫西集团吉林江机公司 金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