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奋斗是桨 初心为帆 |
||
|
||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举止谈吐温文尔雅。记者在“王聪会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初见王聪会时,完全想不到他是一名全国技术能手。“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要靠技术。”虽是一句玩笑话,用于王聪会却非常合适。 今年4 0 岁的王聪会,从一名普通车工到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用双手不仅打开了自己人生不断攀登成长的新窗口,也打开了中国光电关键工艺技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自己翻译英文说明书 1 9 9 9 年,刚从学校毕业的王聪会被分配到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最初是在车间做车工,但是不到三个月,就被调到加工中心做操作工。 “领导说交给我一个‘新玩意’,是单位新引进的一台五轴加工中心机床,在当时算是全国最先进的机器。”王聪会回忆着,眼睛里依然掩饰不住那股兴奋劲儿。 回到车间,看到这个“新玩意”,瞬间愁眉不展。因为机床上的文字、说明书全是英文,连按钮是啥意思都不知道,更别说怎么操作!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中专生,王聪会的英文水平本就不高,更何况要翻译专业英语。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的口袋中经常揣着英汉词典,着魔似的背单词、请教专业翻译人员。 上班围着机床转,深夜坐在宿舍学,反复探索试验。历时三个月,他不仅完成了说明书的翻译,掌握每个操作按钮的功能,还学习数控编程和机床操作方法与技能,保证新设备投入使用。 王聪会自己学会后,总结经验方法在同事中推广学习,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数控铣削班组。 从工人到领军人才 王聪会一直从事三轴、五轴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工作,长期承担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研项目中关键零件的试制任务。“试制加工都是从0 到1 的研究,必然会遇到各种工艺、加工难题,创新攻关不容置疑是每天的作业。”王聪会说。 2 0 1 4 年,车间在加工某零件时,连续两批都因产生裂纹而报废。仔细排查后,发现是由于零件材料特殊、结构单薄、应力集中等问题导致。他开始组织成员逐项列出原因,提出优化设计直角、退刀槽工艺处理、在线检测以观测切削变形等多项措施,最终解决这项工艺及加工难题,并荣获中国兵器质量协会一等奖。 2 0 余年不懈地学习钻研,他掌握数控铣、三轴、五轴加工中心操作技能,擅长弱刚性零件加工、数控经济加工和钛合金高速铣削,成长为单位数控加工领域的领军人才。荣获了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三秦工匠、陕西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当被问到“你为啥能干得这么好?”他仔细想了想说:“是新时代的好政策、光电所的好平台,以及工匠精神更好地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把带好团队当成责任 “学业专、技术全、能吃苦。”公司工会干事徐长立这样评价他。 “遇到技术难题就找他,他总会千方百计解决,从不怕费时费力。”王聪会因为“技术强”在同事中的“点击率”很高。 工作2 0 余年,王聪会个人牵头申报两项专利,完成1 0 项先进操作方法和特色操作法。他带领团队,完成了近百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等课题,先后完成了上万件零件加工任务,创造经济价值两千余万元。 “这些成果都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创新攻关、总结提炼形成的,我也会将这些经验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王聪会说。他把带好团队当成自己的责任,先后培养后备人才8 名,其中2 名成为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3 名在陕西省、兵器集团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奋斗是桨,初心为帆。“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王聪会坚持信念奋战在兵工业的第一线。“作为一名兵工人,‘身怀匠心创精品,精品锐器铸国防’将是我坚守终生的初心使命。”王聪会坚定地说。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