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TY江南体育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包头新闻网:【军工访谈】那年之后 我们再不吃饺子了——北重集团产品研究院总设计师宋彦明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8-08-13

  □记者 曲闻轩

  宋彦明:1961年4月出生,1983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北重集团产品研究院总设计师、兵器工业集团级科技带头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火炮发射技术和结构技术、自行火炮和轻型炮塔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等领域军品研发工作。他见证了北重集团各类防务产品的升级,见证了祖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当然,科研工作的个中滋味,他甘苦自知。

  记者:宋总您的老家是哪里?

  宋彦明:我的祖籍是河北的,但我是生在包头。我的父母1954年支边过来,在铝厂工作。

  记者:大学在哪里念的?

  宋彦明:1983年从华东工程学院毕业,就是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学的火炮专业。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专业?

  宋彦明:当时对军工专业没有过多的了解,觉得很神秘,而且我小时候一直有一种情结,想要去参军。听说这个专业和军工沾边,我就报了这个专业。

  记者:进厂后您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

  宋彦明:1983年进厂以后,1984年才第一次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项目应该是57mm高炮改进项目,主要内容是自动调平系统的研发。之前的57mm高炮是靠手动摇转,机械调平,我们要研制一套自动调平系统,就是一通电、一按电钮,自动调平。原来装备上没有这个系统,增加后会让装备在不同的地面情况调平精度更高,当然,打击也会更为精准。

  记者:研发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宋彦明:当时的条件,咱们的研发技术、能力相对比较差。产品本身的图纸、工艺都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虽然我们生产制造产品,但是对科研这方面的经验真的是比较匮乏。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好多产品、图纸、工装、工艺都是从前苏联直接拿来,真正科研的东西不多,可以说一直是在摸索着向前走,而且硬件条件也是很差的,算一些数据都是手算,最多有个比例尺,连计算器都没有。就是这样一个条件,我们也坚持着把它搞出来了,现在兵器城还有这个样炮,能看出来四个炮腿都是液压油缸的支撑,可以完成自动调平。

  记者:这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怎么样?

  宋彦明:这一套自动调平系统应用到好多装备产品上,比如说一些军用车辆、导弹发射架等产品都用到了这项技术,包括一些部队专用车辆的底盘也是用的这个系统。

  记者:有没有参与过阅兵产品的研制?

  宋彦明:1986年到1989年期间研制的120mm自行反坦克炮,当时叫“8910”工程,就是指国庆40年阅兵产品。因为种种原因,1989年没有阅兵,直到建国50周年的1999年,这个产品才走过了天安门广场。这个产品可以说是公司继往开来的一个产品。地面武器中我们之前更多的是以配套厂的身份来参与,这个产品是我们第一次作为比较复杂的自行火炮总装厂来生产装备的第一个整机。当时的条件也是非常艰苦,但是大家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感觉大伙就像一群狼一样,齐心协力来搞研制,没有说要得到什么、讲代价,就是一分配任务,各自开始工作。这个任务的完成为工厂的军工生产支撑了近10年,生产出了230多门火炮装配了部队。这个产品也获得了国家级的一等奖和很多部级奖项。

  记者:当您看着各类参与研制的产品出现在阅兵现场,有什么感觉?

  宋彦明:当时的心情比较复杂,可以说很兴奋,但是更多的是紧张,就怕产品在阅兵的时候出现问题,其实肯定是不会出现问题的,但是心里还是会那么去想。当看着它们顺利走过长安街,才想起来骄傲和激动。

  记者: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产品的研制过程?

  宋彦明:1996年到1997年,工厂特别困难的时候,正是咱们接到水陆坦克项目的时候,当时全厂的工资都开不全。我记得非常清楚,1997年春节前两天,我们在北京开会拿到这个任务,春节休息了一天,我带着七八个人从正月初二开始加班到正月十五。相当于两周时间交出了白图(铅笔绘制的图),生产处的人员按照出图下料,出一张投一张。正月初二到十五加班的这两个星期,这七八个人除了回家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那时候的正月,周边的饭馆都关门了,没地方吃饭,我从家拿了两个大电饭锅,买了60斤速冻水饺放在玻璃夹层里冻着,三餐就是吃饺子。还没吃几顿像样的饺子,夹层里冻着的饺子就化了,大伙就把这化了的饺子放在桌子上,揉吧揉吧,连馅带面的下到锅里煮片汤。这十来天就是这么个吃法,直到60多斤饺子吃完,到现在还有好几个人不吃饺子。这一个“科研年”让好多人把饺子彻底吃伤了。就是这种情况,大伙干劲非常高,真的是没有抱怨、没有所图,包括各个生产的单位,也都是不计报酬,不考虑挣多少钱,有活儿、有项目就积极抢着干,就是这样一种工作状态。

  这之后的二代车、两栖突击车都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来的,这也是对工厂产品的一个拓宽,让工厂进入了装甲产品的市场。

  记者:您认为北重集团的防务产品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宋彦明:我个人认为工厂的军工产品生产有四个转折点,或者叫作里程碑式的节点。第一个就是120mm自行反坦克炮,这是工厂第一个整机的总装产品,把我们原来单纯的一个配套厂提升为一个整机厂,这对工厂陆军产品的拓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工厂生产能力、科研能力、技术水平等综合能力的肯定。

  第二个就是水陆坦克这个产品,是在工厂最困难时期开发的产品。没有水陆坦克,可能后面的二代步兵战车、两栖突击车就不会花落北重。

  第三个是122mm自行榴弹炮。我们是高炮厂、坦克炮厂,之前是不生产榴弹炮的,在压制火炮领域我们没有一席之地。这个产品我们是总装单位和副总师单位,它的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标志着我们又介入到压制火炮领域,并且具备整机生产的实力,拓宽了工厂在火炮领域的宽度。

  第四个是130舰炮。工厂曾经生产过57舰炮,到20世纪80、90年代我们就很少涉足海军领域。大概是在2002年的时候,工厂自筹资金,购置了130舰炮的旧炮,我们对它分解、除锈、清理,再补装零件、重新装调,把这门炮打响了。这之后海军的各个部门人员、舰炮领域的专家都对工厂非常肯定。我认为这就是130舰炮项目的敲门砖,有了2002年打响旧炮的成绩,才为2007年定型打下了基础。当时有好多企业在竞争这个项目,包括海军的工厂,但是我们最先把这个炮吃透了,捷足先登,成了副总师单位、总装单位。这四个项目都是工厂自主研发,产品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式的装备,对工厂的发展至关重要。60多年的发展历程,加上这四个里程碑式的项目,让工厂在各领域的宽度扩展得非常广阔,让我们的火炮生产能力涵盖大中小口径的各类产品,这在全国来说只有北重集团能够做到,也造就了工厂现在防务产品的任务饱满。

  记者:公司防务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宋彦明:今后的行业发展对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的,想进军新的领域会有一定困难,这也要求我们的科研工作向高精尖、高科技含量的方向延伸。更为重要的是将现有产品和技术升级,从技术层面、工艺水平、加工制造质量、性能提升等方面做文章,让我们的产品始终与其他竞争的产品拉开差距,始终让我们的产品走在前沿。

查看原文

关闭窗口
《湖南工人报》:江麓集团两项QC成果获佳绩2018-08-09
山东工业集团党委中心组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2018-08-07
为每道工序、每个岗位拴上“安全带”——江南工业集团公司五分厂安全管理纪实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