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TY江南体育
> 人力资源 > 人才资讯

打造人才磁场 释放创新引力——银光集团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10

  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陈树森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身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的他,经常像普通的银光人一样,伴着上班的号声前往科研生产线,和公司的科研人员一起开展攻关。因一年之中有半年时间都驻守在银光,大家都称呼他为银光公司“名誉员工”。像陈树森一样,受聘于银光公司的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还有10余名。而这只是公司实施“引智借脑”工程,打造人才磁场,释放创新引力的一个缩影。

  集聚英才 引智借脑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银光公司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理念,加强外部交流合作,实施“引智借脑”工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为科技专家,吸引100余名教授、专家、学者到企开展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收3名博士后进站服务,这一系列举措为公司的发展汇聚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建立了联合实验室,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应用型军工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基地”,先后培养工程硕士70余人,被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银光公司通过将科研院所、高校具备的人才、技术、信息和本公司精益管理等方面优势资源相整合,建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利用率高的“三高”科研发展模式。截至目前,银光公司获得专利授权169件,其中发明专利103件,实用新型专利66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核心技术成果。今年,公司合成出一种新型材料产品,并已进入试验阶段。

  内部培养 推贤荐能

  银光公司在“筑巢引凤”的同时,也在内部推贤荐能。

  2017年,科研项目负责人王小军在同事们的配合下,成功研发出某产品,填补了产品需求空白。作为银光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王小军告诉记者:“能够取得这个成果与企业为我和同事提供的学习机遇密不可分,在读博期间,我有机会得到更前沿的资料,向领域内的‘牛人’学习,这些都为我们的研发帮了大忙”。

  “请进来,走出去”是银光公司员工培训的模式。“请进来”不仅邀请与本公司相关的外部专业人员和上级单位来企授课,而且积极构建内训师队伍,开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专门技能的培训,促进全员素质提升。2017年,公司特种作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由70.3%提高至98.5%,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按照“征集员工培训需求——企业选拔外出培训——分享学习成果”的模式,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为基层骨干、青年员工、管理人员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先后选派2名博士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清华大学学习交流,2名大学生班组长赴德国培训学习,20余名科技骨干参加集团公司专业团队赴国外考察学习和业务交流,对接行业先进,驱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赛马”改革 体制破冰

  TDI生产线技术员贾晓朵去年通过“赛马”课题、合理化建议等平台,提出创新“金点子”,为银光公司节约了50余万元。在像她一样的员工努力下,去年实施的“赛马”课题为银光公司节创3578万元。

  放宽衡量人才的标准,杜绝“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唯能力的“赛马”机制是在人才体制机制上的改革和破冰。围绕生产线存在问题,在全员中开展课题竞聘选拔,定期收集、发布课题,全员自主参与竞聘,确定课题负责人,集合全员智慧,组建创新团队解决难题。

  “‘赛马’让普通员工从‘幕后’走到‘台前’,有了更多展示能力的机会”。贾晓朵告诉记者。

  通过变“相马”为“赛马”,2017年公司首次以公开竞聘的形式选拔12名科技带头人、11名关键技能带头人。也是在“赛马”机制的引领下,实施动态考核调整,将薪酬与考核结果全面挂钩等方式,激发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激情,“激励、集智、育人、容错、问责”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已逐步形成。

  尽展其才 迸发活力

  银光公司十分注重骨干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发挥,不仅为员工成才创造环境,在人尽其才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让各类人才适其位、尽其用。

  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尹世英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82岁高龄的他每天依然在企业工作七、八个小时。最近,他刚完成的一项方案设计,将从技术层面极大优化生产工艺。为了将所学传承下去,他将毕生心血研究总结的技术成果和重要资料,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青年员工。

  公司不仅建立首席科学家工作室,集合骨干科研人员成立工作团队围绕集团公司项目、省部级项目开展研究,而且定期组织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技术研讨会议,通过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出公司科技发展的建议。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人才工作室,搭建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人才成长平台,形成“一室一团队,一室一特色,一室一课题”的模式。

  近年来,银光公司畅通各类人才成长渠道,从薪酬、受尊重程度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公司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集团公司级首席科学家、科技带头人、关键技能带头人13名,全国技术能手6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4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12名。在此基础上,将建立各类后备人员的业绩档案,选拔公司级科技带头人、技能带头人和优秀骨干充实到后备人才库,加强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做到对各类人才的选拔有依据,各类人才的成长有轨迹。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银光公司以此为指引,引智借脑,搭建成长平台,集聚人才,“孵化”人才,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充分释放银光创新引力。(王安怡)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百年北机 大批参观者走进这里感受人民兵工精神
学进去 讲出来 做起来北方奥信发展公司举办“学习新思想、工作新思路”微党课
学思践悟寻初心——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举办2019年基层党组织委员和通讯员党性教育培训班
银光集团党委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充电蓄能打造“三懂三会三过硬”的党支部书记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