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朱力:忠诚兵器,用过硬技能带卓越团队 |
||
|
||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央视网消息:今年49岁的朱力,已经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活和工作了49年了。朱力的父母都是厂里的职工,作为“二代兵工人”的他生在厂里、长在厂里,从小受到父母的耳濡目染,对兵器有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 扎根一线,以过硬技术做创新 1986年,朱力如自己所愿地进入厂里工作。有着数控维修经验的父亲看着儿子被选调到当时企业仅有的几台进口数控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后,义不容辞的担任了他的启蒙师父引导他。在当时,数控设备对于国内的的企业来说还是新鲜玩意儿,前辈工人们所掌握的经验也很有限。很快,父亲能教授的技术便满足不了朱力对自己的高要求了。 为了能走在科技前沿,跟上国外先进技术的脚步,朱力花了两个月的工资,托国外的亲戚购买了一套书籍,又向父母借了钱买了台电脑。白天在岗位上学操作,晚上在家里学编程。就这样,他很快在工作上崭露头角,生产上挑起了大梁。 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朱力还是不满足。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后前往德国、瑞士、韩国等国家学习数控设备的操作、编程及维修。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他不仅能操作一系列的数控设备,并且在工艺编制、数控加工、计算机自动编程、现代刀具应用、高速切削等方面拥有丰富的机械加工和工艺编制经验。 企业要发展、科技要进步,仅仅靠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是不够的。要让军工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看到这一点的朱力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动脑,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创效和技能创新,攻克并解决了许多导弹精密零件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 在某重点产品质量改进优化项目中的尾翼稳定器翼面零件攻关中,他作为攻关组组长,带领团队采用全新工艺加工方法,重新设计夹具,有效解决了该零件加工变形问题,良品率由30%提高到了90%以上。类似的案例在朱力从业的32年里数不胜数。据统计,他进行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达到180余项,通过工艺创效带来的经济效益约1000余万元。 百花齐放,传承技艺不藏私 “精加出精品,精品筑国防”。坚守着这样的信念,朱力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多系列特种装备产品核心零部件的科研生产和加工任务,成为公司里响当当的技能人才。34岁那年,他被聘为首批“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39岁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43岁便享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然而获得了这些成绩,朱力还是不满足。在他看来,“一枝独秀”是不够的,“百花齐放”才能推动企业走向更大的发展。2013年,公司成立了“朱力工作室”,他在不断探索中,打造了“一主两翼”的人才培养格局:一方面,以“师带徒”为主线,逐层向下形成人才梯队建设;另一方面,把以攻关项目历练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以工匠精神凝聚工人智慧的力量协同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德才兼备、德技双修的优秀技术人员。 朱力工作室部分成员 如今,“朱力工作室”已从最初的几人扩大到了二十七八人,年纪最小的成员是他徒弟带出来的徒弟,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已经是陕西省技术能手、技师。他带出的徒弟们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屡屡获奖,有“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陕西省首席技师”、“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技术状元”、“陕西省创新创业人物”等。四年来,工作室共完成80余项工艺攻关改善项目,其中公司级项目36项,节创价值360余万元。完成工艺科研项目4项,总结提炼了10项操作法,其中:朱力工作室加工中心团队主创的“钛合金筒体外表面相贯深斜孔加工操作法”获集团公司特色操作法。“军平深孔加工方法”、“加工中心刀具测量法”和“关于高精度深窄槽高效加工操作法”获陕西省先进操作法。在近年来企业推进先进制造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心怀感恩,以忠诚铸人才 拿到诸多荣誉、取得多项成就的“朱力工作室”出了名,多家私企高薪聘请和各种诱惑也接踵而至。然而团队成员们没有一个人因此跳槽。而这离不开朱力的努力和教导。 西北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良这样评价他:“既能干好工作,又能带好团队,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着我们倡导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什么?朱力说,是“道技合一”。在对徒弟们教授技能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道德教育。他常常对年轻技师们说:“不管你技能有多高,忠诚度都非常重要。人要有感恩的心,不能一切向‘钱’看。今天我们的成就都是企业给的,离开了企业我们什么也不是。”在他的影响下,企业稳定住了一批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技能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是喝着企业的水、吃着企业的饭长大的。军工事业成就了我,我愿意在这块热土上继续走完我的人生之旅。”朱力说。(央视网记者:刘畅) |
||
关闭窗口 |
| ||
| ||